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建设工程合同信息要素归集加强建筑市场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89号,住建部令第43号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监管的指导意见》(建市规〔2019〕11号)及《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工程项目信息数据标准》(建办市〔2018〕81号)工作要求,现就取消勘察合同、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以下统称“建设工程合同”)备案后,加强建筑市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工程项目信息归集机制,完善企业业绩生成机制等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实施建设工程合同信息要素归集
(一)实施合同信息要素归集管理。为加强建设工程合同信息管理,推进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共享应用,对本省行政区内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施合同信息要素归集管理。
(二)建立统一的建设工程合同信息库。使用全省统一的“江苏省建设工程合同信息归集系统”(以下简称“合同归集系统”),建立统一项目编码(项目代码)且有机关联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联合体施工、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epc)建设工程合同信息要素数据库,形成与相关建设工程项目监管系统的比对机制,并将相关合同信息上传至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市、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建设工程合同信息归集的主体,同时负责建设工程合同信息的监督管理。
勘察企业、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监理企业以及承担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企业(以下简称“相关企业”),根据自愿原则,在合同签订后及时在“合同归集系统”中录入合同相关信息,配合归集主体开展合同信息归集工作。
(三)归集的合同类型。包括:勘察合同、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联合体施工合同、全过程工程咨询合同、工程总承包(epc)合同及施工专业承包合同和专业分包合同。
(四)归集的合同信息要素。包括:项目编码(项目代码)、合同类型、合同当事人名称、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工程内容、开竣工日期、约定工期、资金来源、国有资金出资比例、合同金额、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指标、工程款支付计划、项目负责人和主要项目管理人员信息等(详见附件3-7“建设工程合同信息表”);依法应当招标的工程还包括中标通知书信息。
(五)归集办法。合同信息要素归集实行“不见面”在线归集(保密工程除外),相关企业在“合同归集系统”中填写真实、准确、合法的合同信息要素(详见附件1“江苏省建设工程合同信息归集流程”),提交承诺书(详见附件2“建设工程合同信息归集承诺书”)。
工程总承包(epc)合同信息由施工或设计企业录入;全过程工程咨询合同信息由全过程工程实施企业录入;联合体施工合同信息由联合体牵头企业录入;分包合同信息由承担分包任务的企业选择已归集的总包合同编码后进行录入。
工程建设项目存在下列情形的,系统将提示无法录入合同信息:被限制市场准入的工程建设企业和项目负责人;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有其它在建工程(但同一立项工程相邻分段发包或分期施工的且工程规模不超过其执业范围的除外);被发现已经中标(在建)建设工程但未做相应合同信息录入的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
归集的合同信息与相关工程项目监管系统比对后,推送到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归集的建设工程合同信息与有关监管系统共享。
(六)归集结果告知。合同信息(含分包合同信息)录入后,“合同归集系统”将通过短信方式,通知合同信息提交人及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总承包单位项目负责人),同时将该类信息推送给施工许可、施工图审查、质量监督、安全监督等相关监管系统。
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七)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运用归集的全省合同信息数据,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重点加强建设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在开展执法检查时,加强关联分析,比对归集的合同信息与投标文件、施工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书、施工现场的一致性,检查质量安全标准落实情况及项目负责人的履职情况等,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八)强化现场项目负责人的履职监管。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对合同履约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合同约定的工程内容未完成前,发生两次及以上变更现场项目负责人或总监理工程师的有关企业和人员,系统做出预警标识,作为重点跟踪监管对象,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进行约谈,查明事实后,确属无正当事由进行变更的,作为失信行为予以记录,并实施失信联合惩戒。
(九)建立失信记录生成机制。有关企业违反承诺或者虚假承诺提交的合同信息被发现与现场情况不一致的,负责合同监督检查的部门将检查结果录入系统,系统将对归集的相应合同信息予以标记。同时,作为企业不良信用记入省、市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
(十)加大合同履约信息公开力度。系统归集的合同信息将主动向社会公开,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以建设工程信息公开、数据开放为抓手,充分利用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公开建设工程合同(包括分包合同)信息要素、合同履约情况、项目建设监管情况、项目负责人信息变更情况和现场履职情况、有关企业和项目负责人的失信记录等,提高建设工程企业建设活动的透明度,方便社会公众监督。
三、建立企业(个人)业绩生成机制
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的通知》(建市〔2016〕226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勘察设计资质资格电子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建办市〔2017〕67号)“企业业绩和个人业绩必须进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方可作为有效业绩认定”的工作要求,归集的合同信息通过相关监管系统验证后,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将作为工程业绩作常态化公示。合同信息录入后发生信息变更、合同解除的,相关企业需及时登录“合同归集系统”进行相关操作,以便有效认定企业业绩、项目负责人业绩。
(十一)勘察、设计企业(个人)业绩。归集的勘察、设计合同信息通过相应的施工图审查等系统匹配验证后,将推送到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企业(个人)业绩库,同时上传到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十二)施工、监理企业(个人)业绩。归集的施工、监理、工程总承包合同信息通过相应的施工许可等系统匹配验证后,将推送到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在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上提交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分包工程提交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记录)或者办理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且与相应的施工、监理、工程总承包合同信息匹配后,将推送到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企业(个人)业绩库和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十三)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个人)业绩。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企业录入的全过程工程咨询合同信息,通过施工图审查、招投标等系统匹配验证后,将上传到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并推送到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企业(个人)业绩库。
四、推进合同信息的共享应用
(十四)工程管理信息共享。归集的各类合同信息将及时推送到各市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及相关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形成与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实名制管理、质量监督、安全监督等环节的共享比对机制。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等审批事项时,可以从“合同归集系统”共享已经归集的合同信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提交,提高办事效率。
(十五)行业统计信息共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完善行业信息统计机制,充分运用“合同归集系统”所归集的信息进行行业统计和分析,夯实统计基础,加强与建筑业统计系统的关联比对分析,加强建筑市场发展生态的研究,重点推进实施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方面的统计和分析,服务建设工程企业转型发展,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市场引导、政策决策提供数据保障。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监管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建立以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信用约束、行业自律为主要内容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推动合同信息在监管和服务过程中的应用,督促建设工程企业切实履行合同约定的各项义务、承担相应责任,强化从业人员的行为监管,加大对失信企业和人员的处罚力度,推动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本通知自2020年1月28日起执行。原江苏省施工合同备案系统、江苏省监理行业管理系统、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管理系统相关合同备案的功能同时关闭。